041

學校教輕小說,可以不可以?

【本文最後更新於 2018-10-24】

想要在學校上輕小說課?以台灣現況,難以實施。

 

但好消息是日本有語文教授已經在大學教授輕小說研究,我日文能力不好,粗淺來看這幾位教授都是從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角度去分析輕小說,然後將研究發現的幾個有意義的主題作為課程綱要。

 

這其實很有趣。大學生們因而可以從小說中認識當代日本社會,了解小說家透過虛構故事想要傳達的議題,更能學會文藝賞析,讓讀小說有更多樂趣。

 

日本輕小說有許多好作品,《刀劍神域》、《文學少女》、《圖書館戰爭》⋯⋯像是各式花卉都有的芬芳花園一樣,他們在動漫與輕小說產業的發達,致使專論研究每年都不缺探討對象。

 

我曾參與的論文發表會,研討中提過輕小說與學校教學的可能性,從當天教授與現任國中小教師們對於輕小說這三個字的疑惑眼神,以及討論熱度,可以想見這件事不容易達成。它被列為課程補充教材,甚至是想被列入正式教材,還有數道門檻。

 

台灣本土輕小說尚無法像日本一樣被迎進學校開課,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缺乏優秀作品

需要有主旨寓意、敘事架構、文筆美感都很優秀的作品。

輕小說被詬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充滿淺白對話,這是它的特色,易於親近青少年,卻容易使研究者因為「看起來」淺白而忽略其價值。

除此之外,輕小說數量龐大,難以一一了解,光看漫畫風格的封面,很容易被視為內容帶刻板印象、性暗示、商業氣息。

 

二、輕小說篇幅過長

學校課本裡的文學作品,通常都是短篇就結束的作品,常見散文跟新詩,小說類因為篇幅關係,多半只能從某個章節裡節選,被去掉的頭尾,就只能大意簡要補充。

輕小說動輒十幾本,有的還分成好幾部,自然造成教學上的負擔。

我曾詢問在國小當老師的朋友,撇除讀不完的問題,輕小說的淺白跟多對話特質,倒是挺適合作為「說話」教學使用,當然前提是要有「適合」的文本。

大學教授們開課就比較不受此限,但台灣本土作品似乎還沒出現需要用上整學期去教的,目前有此課程設計的都是紅樓夢、金瓶梅等文學名著,因此一學期規劃教三到四部輕小說可能較為適合。

有需求就會有因應,我們其實可以期待未來會有大學安排輕小說相關課程,畢竟日本已經有了,而既然學校都能新設「流行音樂產業」整個系了,為何不能在通識課程裡開一門輕小說鑑賞課呢?放在文創相關系所裡也挺好的。

 

三、師資培養

台灣國高中小教師的培養是在師範大學,這些大學生會在專攻科系裡首先學習學科的知識,例如:家政系、國文系、英文系、音樂系、體育系等等,自己先學會了以後,成績達到某個程度,學校才會接受他們申請「教育學程」,從中再學習教材教法、教案設計、課堂運作等,然後再考取教師證去考教師甄試,成為合格教師。

從這裡就知道,國高中小老師們能教授的科目,是有人教給他們的,既然師資培育的環節裡從來就沒有過認識輕小說這一環,老師們自然不懂輕小說是何物,除非自行深入研讀。

老師們光是要掌握主攻科目就夠忙了,因此如果有學生想掌握輕小說等大眾作品的賞析,通常只能靠學校社團與網路社團裡跟同好互相討論。

在國高中生階段,輕小說可能是學生課餘閱讀最多的文類,沒有師長引導討論,就少了一個成長、接觸衍生文本的機會。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師長也一起來看小說,學生可能會不自在,覺得屬於自己的領地被入侵,因而讀來沒那麼愉快也不一定。

 

我要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