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荒就自己寫!角角者百萬小說大賞入圍:毛尼那 訪談

書荒就自己寫!給作品發酵的時間:2023角角者百萬小說創作大賞入圍(已得獎),毛尼那訪談

文章目錄

【本文最後更新於 2024-01-01】

【自我介紹】

筆名:毛尼那

創作筆齡:已完稿長篇小說類文字大於44萬

創作類型:BL、GL小說

作品成果:

《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入圍 2023 KadoKado 角角者百萬小說創作大賞 - 用文字穿梭多重宇宙 耽美組佳作

《The Hygroscopicity of Polymeric Aerosols》畢業論文

杏仁補充:
這篇訪談完成時,毛尼那的作品剛進入2023 KadoKado角角者百萬小說創作大賞入圍決選。
2023年12月中,得獎名單公佈。
恭喜毛尼那獲得2023 KadoKado 角角者百萬小說創作大賞佳作

用3個詞形容自己:

工程師、BL小說家、ENFP

除了寫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興趣或嗜好是?

重度腐女。

受老公影響,也算是個桌遊愛好者,會因為遊戲上的操作是否為最佳解跟老公吵架。

玩單機遊戲,看漫畫、動畫、小說與非小說、電視節目,批哥浪姊和王局拍案等等。

大學時很認真的打過羽球,但來美國後就不太打了。

毛尼那的書桌
我的書桌。很亂,無關的小雜物很多,但其實只要電腦能打字就好了,其它東西都挺隨便的。

【經驗分享】

Q1:你是怎麼開始踏上寫作這條路的?有特定的原因或契機嗎?

如果是講定義最粗淺的「寫作」,那當然從小學開始寫閱讀心得、在國語課堂上創作新詩之類的就開始算了(笑)。我也不覺得大家會對於我國中開始投稿校園文藝獎這種事情感興趣。這種事情是在跟父母視訊通話的時候,由父母提起、負責讓場面變得極度尷尬時用的。

多數對寫作有興趣的人的經驗應該都是,在國中、高中時期有滿滿的創作欲與創作能量,甚至可以說是天分與才華,卻隨著年齡增長、俗務漸增而漸漸打消這個念頭。然後某一天,在公司摸魚上廁所滑臉書時突然看到了什麼裝修房子的奇葩手遊廣告,就被靈感之神降臨了。

於是當天下班興沖沖的回家打開了筆電,可能寫了三千、五千字,然後心滿意足地去睡覺。結果隔天起床,看著自己的筆電想到今天上完班,還要打字,便只剩下心累的感覺。於是跟自己說「喔,休息一天不寫沒關係啦!」,然後就去上班了。

之後的每一天就從「喔,休息一天不寫沒關係啦!」變成「反正寫完了也沒人會看,我在腦子裡想想自己爽爽就好了!」。然後建立起的小說文檔就放在那邊,只剩下開頭,再下一次打開可能是五年後。

我也經歷過。

重新執筆並獨立完成一部長篇小說的契機,其實就是covid。

3

來美國之後,我加減有寫一些同人文章,在同好間獲得的迴響還不錯,但都是同人短文,也不算長篇小說。在covid被強制放假的期間,我原本興致勃勃的在跟爸媽視訊通話,想跟他們說自己正在自學日麻的事。他們顯然不太喜歡我搞那些「玩物喪志」的東西,於是非常突然的我被我爸問:「你還記得你以前國中、高中常常寫小說嗎?怎麼不趁現在時間多寫寫啊?」

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非。常。尷。尬。

總而言之,在尷尬的情緒褪去之後,我又開始寫起了小說。

Q2:毛尼那參加過幾次小說比賽?入圍2023角角者KadoKado百萬小說創作大賞的感想是?

以長篇小說來說,只有三次。我從2021年開始投稿popo徵文比賽。2022也有投搞popo,但發現這一年開始popo改了規則,將會更注重點閱率之類的數據,所以2023年改投角角者。

角角者在2022年開始辦比賽,我雖然沒有讀完去年所有的得獎作品,但是從編輯和評審評語中猜測,他們其實傾向多元,也不排斥一些文藝色彩濃厚的作品。雖然大家對角川的印象可能是「異世界、奇幻、輕小說」,但從出版方辦徵文比賽的立場考量,他們也有可能極力的想擺脫這樣的標籤,從議題、文藝、到大眾通俗,網羅各色類型的小說,成為出版市場上的霸主(?)。

這是我今年投稿角川而非popo的主因,而倘若角川的評審或編輯不欣賞,同一篇文再修改一下之後我打算投2024年鏡文學的徵文。

經歷過21年和22年的投稿無疾而終後,我心態已經很平靜了,投角角者其實並不期待自己能入圍,當初也完全是抱著「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心態投稿的。

8/31過了截止我都還在修文呢!因此入圍消息出來的時候,我真的是又驚又喜,當下真的頗有「范進中舉」的感覺,比我獲得美國學校錄取通知書、第一篇paper發表、或是拿到博士學位、拿到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還要開心非常非常多。

我是真的很重視寫作。在長期默默獨自書寫後,突然有個素未謀面、但在業界有點分量的陌生人跟你說「其實你還是夠格的啦,咩撲揪咪!」,真的讓我非常高興。

畢竟由父母講這種話一般來說都只會有點害羞尷尬又羞恥而已。

容我提醒一句,我寫的是BL色情肉慾橫流充滿我個人怪異性癖卻又硬要摻入一些價值思考的尷尬小說。

談到入圍這件事情時,其實我也不想顯得太囂張。說句老實話,也只是某年的一個徵文比賽中某個組的入圍而已,甚至還沒得獎、不是出版、不是暢銷、不是被載入史冊。

就算被載入史冊──有人還記得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誰嗎?至少我非常丟臉地說一句話,歷屆諾貝爾獎文學得主的書我可能是一本都沒看過。

我自詡為工程師,但我連歷年物理獎、化學獎、生醫獎得獎內容分別是什麼都記不清楚。我唯一記得的是1922年愛因斯坦拿到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內容是光電效應的實驗而不是那個著名的相對論。

是的,轟動且影響世界的相對論(你手機的GPS需要由相對論校正才能精準定位,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汽車旅館和小三嘿皮嘿皮的時候因為定位軟體被女朋友現場抓包可以怪愛因斯坦),都沒有拿過諾貝爾物理獎。得獎這件事情,並不是用來反應事物價值的唯一方法。

朱宥勳講過,不要把「文學獎」視為目的,那只是一個中途補給站而已。

我非常認同。

入圍這件事一點都不厲害,但對我個人來說──也僅僅是我個人──依然是一個心靈上的重要補給。

圖片 1
《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入圍 2023 KadoKado 百萬小說創作大賞 - 用文字穿梭多重宇宙 耽美組決選

Q3:對想要參加小說比賽的作者,有什麼建議嗎?

其實該說的話在我之前的許許多多前輩們都說過了。前輩們說的都是真的,聽前輩們的話,不吃虧。

我是一個小小小咖,說出來的話能有什麼分量呢?

我所做的事情,其實也只是完稿後修稿、然後把小說投出去而已。我想我能分享的真的只有一些心態上的事情。

你看清自己創作的「本質」了嗎?

我很看重事情的本質。我覺得人會迷茫,很多時候是把「目的」和「方法」搞混了。你以為自己在前進,但其實你在追求的是「方法」,結果越走越偏,反而迷失了目的。對於各位莘莘學子,同樣的哲學也適用──成績不好,固然難過,但「成績」是你的目的嗎?在成績之外,所謂的「本質」難道不是學習嗎?學東西應該是盡量把事情學會,而不是考出好成績。考40分,就應該要為了自己至少能掌握百分之四十的知識而高興,然後去想想要不要去理解、如何理解剩下60%的內容。為了成績,而放棄學習,那完全就是本末倒置了。

就像上一問講過的,文學獎、文藝獎、徵文、各項補助,那些都是補給站,那是「方法」,是協助你寫小說的一個動力、鼓勵,但很難是、也最好不要是最終的目的。成為一個「獎棍」,真的是你想做的事情嗎?

給你的小說更長一點的時間吧!

除了「本質」這種很哲學性的討論以外,我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想建議當初的自己,還有可能正走在和我相似道路的寫作者們──那就是「放慢腳步,給你的小說更長一點的時間吧!」

我在2021年第一次投稿popo的時候也非常焦急,雖然我死愛面子嘴巴上很難承認,但我當時太想得獎了,滿腦子都是改稿的事情,晚上也都睡不太好。那算是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雖然確實比起第一部進步很多,但依然有很多當初下筆時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因此在投稿前異常的焦慮。

理所當然的,我就像眾多落選者一樣,沒有在初選名單看到自己的作品名和筆名。

徵文比賽年年都在辦,而且公布詳細比賽資訊的時候往往是在截止前的三、四個月前,甚至更短,也常常是那個時候大家看到資訊才開始動筆。也就是說,一般人實際奉獻給自己的小說的時間可能僅有三、四個月,或是提早兩個月開始,那就是半年。

半年太短了。小說的養成耗時比你想像中還要長,只要身為作者的你願意養它、為它續命。

5

川原礫,《刀劍神域》的作者,那位可以算是帶起了整個輕小說熱潮的男人,一開始寫完帶著《刀劍神域》投稿2002年電擊遊戲小說大獎也落選,但他還是繼續在網路上連載《刀劍神域》。六年後,川原礫為了轉換心情寫的《加速世界》反而獲獎,當時的評審看過了《刀劍神域》後,便建議他出版。但現在《加速世界》和《刀劍神域》哪一個比較紅呢?至少網路上混久了的都知道C8763吧!(杏仁補充:C8763是《刀劍神域》中,主角大絕招「星爆氣流斬」的諧音。)

起碼六年,《刀劍神域》才得以乘著《加速世界》的風,得到出版的機會。如果川原礫在2002年因為評審不賞識《刀劍神域》而放棄連載,恐怕就沒有今天各種桐人梗圖了吧!

JK羅琳,從她有了《哈利波特》的靈感,到書籍出版,經歷過貧窮與生離死別,中間隔了七年。

金庸的小說有三個版本──舊版、新版、新修版。即便連載完了之後,他都還是會不惜花上數十年的時間去重新修改他的小說。

這些大作家們給自己的作品的時間都不是只有三、四個月,或是半年。更別談是其他許許多多的普通作家們了。五年,那是我為了出版我的第一本作品所需要花的時間,這本作品名叫《The Hygroscopicity of Polymeric Aerosols》,是我的畢業論文。

是的,一個普通人要出版一個除了自己和指導老師可能根本沒有其他人會讀的作品,平均也都要花上五年的時間。如果因為某次徵文比賽將要在三個月後截止,導致你給予小說成長與醞釀的時間不到五年,那它當然很難在社會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能有人會想吐槽,那是畢業論文耶!當然要花時間檢驗還是幹嘛的。但我想說的是,對,一部兩百頁的畢業論文需要花五年去創造、精雕細琢,而如果你真的重視你的創作,你的小說難道不應該也獲得相同的待遇嗎?

我知道,這是個速食時代,反響與回應總是來得很快,網路上紅得太快太容易,風潮也褪去得太快太容易,導致很多人如果做了一件事情,沒有馬上獲得迴響、沒有馬上走紅,就會變得患得患失。

但創作一個好故事,無論是什麼樣的媒介,都是需要時間去醞釀的。小說就像傳統奇幻故事中的精靈種族一樣,作為娛樂,他們的壽命很長,比作者還長(金庸死後,大家也都還對他的武俠小說津津樂道),所以理所當然的養成期也很長。

當你寫小說時,對,你確實該盡快寫完,可能三、四個月就要是可以完整閱讀的形式了。但投稿徵文只是個補給站,它只是提供你完稿動力而已。在投稿之後呢?你得開始思考小說的養成,你要用「年」的時間單位去計算。

然後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播給所有人,直到下個禮拜有新的事情發生時,被遺忘在網路的某個角落裡。

Q4:毛尼那在美國讀博士,要兼顧課業的情況下,如何安排寫作時間?

這誤會大了!

很多人可能以為念博士很辛苦,不不不,這完全是看個人際遇。而普遍來說,博士留學生在博三到博五這段期間都算相對輕鬆的。尤其是理工科,我覺得文科的研究生閱讀量真的非常龐大,而且還常常沒有薪水。平常就一直在瘋狂閱讀文字了,哪還有心情去閱讀小說、或是創作小說呢?所以我是真的很推薦,大家只要心裡不排斥,無論在校成績如何,大學念理工、之後讀個理工相關的研究所真的挺好的!

我算很幸運吧,我進了一個老師不太管我的實驗室。雖然後續我確實有點因為寫小說的關係,實驗和研究什麼的就做得比較不積極了。

而且就像剛剛說的,我是疫情期間因為被強制放假而重新執筆。那段時間真的就是字面意義的放假,放了將近一年,所以有很多獨處的時間。之後一切回歸正軌以後,我依然有點……荒廢自己的研究。但並不是因為寫作,只能說那段期間我也有點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幹嘛,就像之前說的,我覺得自己迷失了所謂的「本質」。

入圍的作品《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大部分是在我今年畢業後完成的。畢業後這段期間也幾乎跟放假差不多。由於美國各方單位那驚人的行政效率,我一直到十月才能開始正式工作,也就是說從二月到十月我又放了超過半年的假。

我的寫作模式和大家想像中的「自律型作家」可能真的很不一樣。我完全是爆發式的,我確實可以二、三個月內每天坐在筆電前打個1000到5000字,然後接下來整整八、九個月被其他東西吸引了注意力(比如媒體亂象、中國政治、或博弈論),完全不碰文檔,下一次打開文檔的時候可能是一、兩年後。

如何協調「寫作」和「工作」也將會是我之後的課題。我常常掛在嘴邊說「我想當全職貴婦」什麼的,但其實自己心裡也滿清楚的,小說家是內容輸出者,一旦全天候在家,就有可能再也寫不出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工作,似乎有點必要。

但有件事情我心裡明白,那就是我覺得自己應該是不會再放棄寫作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也更加認識了我自己──寫小說就是一件一旦我有了空閒,就會不由自主想要去做的事情。

「寫小說」可能正逐漸的成為我的本質。

毛尼那的書櫃
我的BL漫畫書櫃。來美國時還是捨不得自己的BL漫畫藏書,因此再重都想要運過來。BL一直都是我重要的心靈糧食。其實來美國後我很少翻閱它們了,閱讀習慣也漸漸轉往電子書,但是實體書們依然是我的心靈寄託。它們光是存在,就已意義非凡。

Q5:毛尼那曾經和杏仁瓦片討論到,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的選題並非市場主流的熱門題材。想請問,「自己想寫的」與「市場」之間有拉鋸時,毛尼那都如何面對呢?有克服不安的方法嗎?

還是那句話──要分清楚「目的」和「方法」。要記得自己為了什麼而寫,自己創作的「本質」是什麼。

我真正想寫的,我創作的「本質」,一直以來都是傳達出我第一次讀到木原音瀨的BL小說時,所獲得的那種感動。一種並非轟轟烈烈,一種擺脫了外貌、擺脫了階級、年齡、性別,只存在於像你我這樣平凡人身上的愛。

愛是萬物的解答,而我想要去探究愛。

不要誤會了。我非常重視市場,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會積極的委託評文,同時花錢買了非常多的小說網課來看,小說教學的書籍也閱讀了不少。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的文字能更貼近讀者,引發共鳴。小說還是需要靠讀者互相推薦,才能被更多人看到,我也才有機會讓我的故事遇到真正需要它的人。

但「市場」只是讓我的小說連結到知音的手段與方法而已。我不會為了市場犧牲掉我真正想講的故事。

因此在一些較為「本質」的事情上我不會妥協,但其他東西都可以為了市場變通。比如說,在《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中,我知道一般的腐女不可能喜歡一個仇女禿肚大叔。但我不可能拔掉這個設定,因為我就是要探討這樣的人被愛拯救的可能性。但是,其實我可以接受繪師不小心把嚴越畫得太帥(大笑)。畫嘛,只是故事輔助,又不是故事本身。

另外,在同一部小說中,配角蘇子鏡的角色定位跟事跡在許多評文的建議下,都是一改再改,連名字都改過了。曾經也有評文者建議我刪去蕭菁晶的戲份──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段戲裡蕭菁晶就是負責暴露弱點的角色,只有當人們互相暴露弱點時才能互相理解、彼此貼近。不是因為我有多喜歡她,這是「本質」,不能刪掉。就算部分讀者讀到此處可能有點不耐煩,但在我想到更合理、我更喜歡的處理方法之前,蕭菁晶都得扛起暴露弱點的這段劇情。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跟杏仁自我介紹時就說過,我是出於興趣而寫的BL小說家。

興趣和職業、副業的差別,就是我不指望靠它賺錢賺名聲,甚至會為了它不惜花上大把的金錢與時間。就像有人會花錢花時間去學花道、茶道、衝浪,他們非常認真,能力逼近專業,但不會要求自己一定要成為職業的花道專家、茶道大師、衝浪選手一樣。

甚至為了它花錢、花時間、花心思。我想鑽研、想了解、想掌握寫作的技術,但不是為了讓我自己生存,也不是為了獲得掌聲。我就只是單純的想寫得更好。

寫小說是我的興趣,它始自於我,途中會走向他人,但最終將回歸於我自身。

若如此想,又怎麼會因為市場而不安呢?市場只是手段,而非本質。看清楚了本質,途中就算手段用得有些失誤,也依然會繼續前進。

6

Q6:毛尼那在創作《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的期間,曾經遇到「情緒崩潰、寫不下去的狀況,但想到期待看到後續的人們,還是寫完了」。很多小說作者都有寫到一半、寫不下去的困境,最後作品夭折了。請問毛尼那當時的困境是什麼?有什麼有幫助的自我對話嗎?

說來有點尷尬。情緒崩潰其實是因為寫作時代入太深,整個人都emo了。

畢竟有很多憂鬱症橋段嘛!有點像某些演員入戲太深時的那種感覺。比如最後一章我完全是邊哭邊寫的,都有點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麼,但又多少還是有點身為作家的自覺,撐著不讓自己完全跟著角色崩潰。但就挺尷尬的,又要維持適度的冷靜,又不能完全的冷靜,就處在半崩潰半冷靜的狀態下把最後一章寫完。

寫不下去就放個幾年讓它發酵,很正常!

其實,《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是隔了大概一年到一年半,又被我重新撿回來寫完的小說。我大部分的小說都是這樣啦!都是寫好了開頭跟設定,然後中途可能被其他東西吸引了注意力、或是對自己沒自信,就把文檔放著。

隔了幾年之後心血來潮點開,又覺得這設定不錯啊!就把它完成了。就像我剛剛說的,小說的養成期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的,寫不下去的設定放個幾年再回來看,往往又會有新的想法。

《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第一章與第三章,也就是嚴越完整的過往經歷,我當時是一起寫的,那時才是真正崩潰的時候。當時的我恐怕可能也許大概是有點憂鬱症的,那段時期也正好是我對做研究最迷茫的時候。我一寫完就立刻把文檔關掉,因為自己的情緒真的太低落了,完全寫不下去。

文檔放了大概一年半,我做完畢業答辯後點開來看,也很自戀的覺得自己當時寫滿好的,於是決定把小說寫完。就像我之前說的,我的寫作方式就是爆發式的寫,這兩三個月來就是每天坐在筆電前一段一段的打字。

這種做法效率滿高的,但是非常非常累,尤其是爆字數的時候。

在還沒寫完之前,你不需要任何意見,只需要純粹的鼓勵!

其結果就是,途中大概寫到第十二、十三章,我累了,而且長時間書寫但沒有獲得任何反饋,終究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所以寫到一半就拿給我的封面繪師看,而我的封面繪師又傳給了另外一個朋友看。明明還沒完結、只是個半成品,兩位朋友給我的評價都非常正面,也鼓勵我繼續寫下去。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若非他們我可能中間又要隔了一、兩年再繼續寫了。

有一兩個筆友、或是能在途中打氣的書友確實滿重要的。

我自己能獨立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12萬字左右)關鍵也是我每次寫一段落後都會給一位網友看,而該位朋友看完之後雖然講不出什麼很厲害的評論,但都會說一些期待後續的話啊、或是告訴我簡短的感想和獲得的情緒。其實現在回頭看,我覺得第一部寫得最差。但正因為有她,我才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完成一部長篇小說的。

有人願意在你還沒寫完的時候讀你的文字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也有那麼一點可遇不可求。

我也正在習慣完全孤獨的創作過程。我覺得「還沒寫完之前」不要給同為作家的人看,而是要給講不出什麼厲害意見的普通讀者,最好是了解你、與你親近的人。因為作家總有個毛病,會想要吐槽還是指出哪裡寫得不好。其實那些意見都很干擾,最好是等到完全寫完再回頭修改。

我喜歡形容寫小說的過程就像是跑馬拉松。想像一下,當你開始跑了,你獨自一人、一步一步的往前邁進,此時你需要聽到的是旁邊路人的加油聲,還是教練告訴你「呼吸頻率不對」、「步伐跨太大了」、「手擺動的幅度還要再調整」?哪一種話能讓你完整的跑完馬拉松,通向終點?

而話說回來,那個邁出步伐、選擇跑馬拉松的人終究是你自己。就算旁邊的加油聲都不是給你的、都是屬於別人的,也還是該一步一步的跑完。這是你只屬於你自己的馬拉松,對你一個人意義最大,不是嗎?

若非如此,一開始就不要寫。

一時寫不下去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有沒有能力獨立完成一篇8-10萬字的小說?

我覺得兩種情況要分開討論──「已知自己有能力從無到有獨立完成一篇已完結的長篇小說」,和「從來沒有完稿過,永遠都只有開頭和中間,沒有結尾」這兩種情況。

如果是上述狀況的前者,那麼確實適用我剛剛講的,寫不下去就先放個一兩年,讓它發酵,之後再回頭重新檢視自己的點子到底好不好。如果有點截稿壓力,那可以找一個普通讀者當啦啦隊在旁邊幫自己加油打氣。

已經獨立完稿過的作者,知道完稿的方法、清楚自己會怎麼完稿。因此寫不下去往往只是一時的,或是這個點子、靈感、開頭,本身可能就是不夠好,而你需要幾年的時間去察覺這件事。

但如果連第一篇小說都還沒有獨立完成過的人,應該要把「獨立完稿」當成第一要務。就算寫不下去也應該逼一下自己,去把它寫完。不要輕易的就把小說放在那邊,很容易變成養成惰性的藉口。

寫小說的過程就像跑馬拉松。每一次馬拉松都只跑一半、不全程跑完的人,怎麼可能知道自己完整跑完馬拉松後的狀態、問題、還有辛苦?一切都要等到你完整跑完之後再回頭調整與檢討。

無論過程多狼狽,都先完整的把至少一次馬拉松跑完,才是真正的跑者。

第一次跑馬拉松真的很痛苦。步伐紊亂、呼吸不順、汗流浹背、肌肉痠痛,你會不停地看著別人用穩定的步伐超車你,而且還一臉輕鬆自若。等你好不容易跑到終點,你氣喘吁吁、口乾舌燥,覺得自己已經突破極限、超厲害的,結果抬頭一看,名次超差就算了,計算出來的時長可能還是第一名三、四倍不止。

你沒有獲得任何獎章、獎牌,只拿到了一張主辦單位給你的參加獎狀。這個時候往往是最挫折的時候,你被自己的汗水沁得渾身濕透,每呼吸一次肺就劇烈疼痛,腳都站不穩、話都說不好,視線模糊,想抬起頭看著跑進前三名的人上台領獎都有點勉強。你不禁開始思考這一切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甚至想著放棄算了。

但如果你是真正的跑者,真的熱愛跑馬拉松,休息過後你還是會很自虐地再報名一次,重新調整自己,再次出發。

這是一個獨立進步、了解自己的過程。

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台上獲獎者跑馬拉松可能從來都不是為了更快的秒數、更好的名次。那些都是手段與方法而已,不是目的。所謂「本質」,從來的是為了自己、為了馬拉松本身。

而寫小說恰是如此。

Q7:網友提問:小說沒人看的時候如何堅持寫下去?

在回答問題之前,容我先反問:真的完全沒人看嗎?

我知道我如果這麼說,可能很多人會想打我,覺得他媽的「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不,我是認真的。

這世界上有80億人,與你同文同種的華人人口也起碼有14億。你不可能完全的孤芳自賞,你所喜歡的、熱愛的、讓你澎湃萬分無比感動的事物,一定也會和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引起共鳴。因為你是人,而讀者也是人。

問題從來都只是,你的作品可能還沒遇到那個茫茫人海中的知音而已。

有問題,就需要解決「方法」、「手段」來解決問題,那東西就是大家熱衷討論的「市場」。有個更適切的名詞,叫做「行銷」。

行銷是非常專業的學問。我不是行銷專家,我也不想花篇幅討論行銷。我的觀念很單純也很暴力直接──那就是行銷是可以花錢解決的。想像一個極端的例子,你如果像郭台銘那樣的有錢,用他競選總統的資金去推銷你的小說,那全台灣的人都會知道你的小說,讀過的人鐵定也不少。

對,如果你夠有錢,你甚至可以花錢買讀者。沒人看的問題絕對能被解決。

當我講到這裡,你一定已經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了──對多數的作者來說,買讀者是一件多麼空虛的事情。

事情做到這種地步,就是所謂的為了手段迷失目的,看不清本質。做這種事情能感到快樂的,只有目的就是奔著名聲與金錢的人。

如果你寫小說的目的、你創作的本質,就是為了名聲與金錢,那就使出渾身解數的去行銷吧!這也是很正當的手段,說實話只要你這一路上的過程都十分快樂、毫無迷茫,這樣也挺好的。

目前我是個幾乎沒行銷宣傳自己的小說的人。因為在跳進行銷這個巨坑之前,我想先更專注學一些屬於「較貼近我的寫作的本質」的方法。比如寫作技巧、懸念的使用、比如氣氛營造的手段。但這些也只是方法,和行銷不同的是,這些是自我進步的方法,不是藉助外力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有許多網課可以去看,杏仁瓦片也有針對戀愛小說開設網課,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杏仁瓦片,愛情小說寫作課
延伸閱讀:愛情小說寫作入門

但無論是行銷、還是學習各種寫作技巧,那些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最最重要的,在開始動筆前,你還是要問自己──你為了什麼而寫?

你創作的「本質」是什麼?

在這點還不明確之前,不用急著跳進寫作的巨坑裡。

寫小說終究是一場要自己一個人跑完的馬拉松

「小說沒人看,該如何堅持寫下去?」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我前面都已經說過了。

我同樣是創作者。我很清楚創作的過程有多麼孤單寂寞,所有的煙花燦爛都只存在於自己的腦海。小說就像一個人跑馬拉松,跑到中途,四望無人,只剩下自己沉重的呼吸,風吹雨打、陽光炙熱刺得你睜不開眼,又累又倦,真的很想停下腳步,放棄。

能讓你堅持跑到終點的理由──屬於你的創作本質,只有你自己知道。

對職業作家來說,那個本質可能是生存。不寫,就會餓死。

倘若你思來想去,發現自己並沒有這樣的理由,那就不寫也沒關係!真的,寫作絕對不是創作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它只是入門門檻較低而已。而且以收穫名聲和金錢來說,寫長篇小說可以說是投資報酬率最差的選項之一了!

小說的成長周期比你想得還要長,給它多一點的時間吧!

我老公是一直到最近才讀完《笑傲江湖》的。金庸都過世幾年了,他才開始喊「任盈盈好婆!」。

我自己則是在九、十歲左右才開始看《哈利波特》、國小國中才讀完金庸全集。JK羅琳寫完《哈利波特》的五、六年後我才開始讀,而金庸的作品則是更久。《哈利波特》出版的時候,我才三歲,而金庸大多數的作品出版時,我可能都還沒有出生。

也就是說,當你正在寫你的小說的時候,真正會被你的文字感動、你那人生的知己,有可能才三歲、甚至都還沒出生呢!甚至這個知音,要等你死後才會開始讀你的文字。

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情,是此時的你若不完稿,那麼那位現在才三歲的知己一輩子都接觸不到你的文字。

其結果就是,它存活在人類歷史的時間也很長,甚至可能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在你創作的當下沒人閱讀,那是很正常的。此時沒人看,不表示未來沒人看。有可能你現在所關切的議題、主題、情感,要等到未來十年大家才會開始重視。

因此,給你的小說更長一點的時間吧!

也給你那現在可能才三歲的讀者一點去學著識字的時間吧!

Q8:有沒有某個創作習慣或支持來源,讓你在面對寫作的低潮時,能重新找到動力?

說來慚愧,我就是那個每次寫了前面幾章就放在一邊,等個兩、三年後再拿回來繼續寫的人。

如果要非常具體的說出什麼習慣或是支持來源的話,那恐怕是真的沒有。讓人能持續創作下去的東西,就是我所謂的「創作本質」。因此我只能聊一些對其它人來說非常「虛」,只對我自己一個人很實在的東西──就是我創作的本質。我是真的不覺得聊這個大家會有興趣啦!

簡單來說,我創作最主要還是想傳達出自己讀木原音瀨的BL小說時所獲得的感動。像她早期作品那樣的小說,在現在的閱讀環境中已經可以說是退流行了。

4

另外一點,就是我想探討一些理工科男性、或是工程師男性所面臨的人生困境。亞洲社會過份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的結果,就是女性對於男性的想像和認識與真實男性有落差。BL小說是我自己中學時期認識男性的管道,因此現在的我想透過BL小說,去寫我眼中的真實男性。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跟我高中時投稿校園文藝獎的評委有很大的關係。那時就對BL很感興趣的我,投稿寫了一篇BL短篇小說,卻被評審點出「寫得越華麗,角色越崩壞」的問題。該評審說,真正的男性不會那麼纖細與煽情。

評審是不是正確的,我不知道。但他是否正確也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記住了這句話,上了大學後才真正開始認識「男性」。

男性和女性,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我很感謝當時的評審,無論他當初的評語是否正確或公允,也都是因為他提出了這一點,讓我得以觀察和認識「理工科男性」這一數量龐大、如此特殊可愛、卻鮮少人深入探究他們內心的族群。我想了解他們,也想讓大家都了解他們。

再來就是,BL和我自身的厭女情節也有很大的關聯。當然現在的我並不厭女,但剛開始喜歡上BL時,我應該是有些隱性厭女情節在身上的。這部分細談下去可能既無聊又複雜還容易引發爭議,我就先說到這裡吧!一些針對BL的社會學研究,我推薦大家去看看《BL進化論》。

總而言之,書寫BL、分析了解BL,也是我自我探索的一個過程。我是腐女,已經當腐女十五年了,我以自己的腐女身分為榮,我覺得我會熱愛BL一輩子,故也將致力於BL小說的創作。

Q9:在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裡,主角的性格與原生家庭有很深的連結。曾經有哪一次的家族經歷,特別影響了毛尼那的寫作嗎?

原來很深嗎?(笑)。

我還以為我已經很淡化父母的影響了。至少我一直都希望,如果我的角色有什麼很大的缺陷,那都不是他們的父母的錯。我不希望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會產生「啊,都是父母的問題」、「唉,真不希望自己以後成為這樣的父母」、「果然不生孩子才是正解」之類的想法。

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是個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的人。我如果開始跟大家聊她,她一定會不高興的。我很怕他們又突然打視訊電話過來,跟我說不要跟陌生人聊家裡的事、不要把家裡的事情寫進小說、然後開始大聊特聊我的小說,那會讓場面異常尷尬的 (笑) 。

嚴越和游成星的背景設定和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其實也沒有多大關係。嚴越的家庭設定,主要還是我自己聽過、以及遇過一些明明當初考上醫學系,上大學後日子卻過得很空虛,所以想要轉系然後鬧家庭革命的故事。而游成星,他的家庭設定就完全是想像了。我想著如果我是一個17歲的叛逆高中屁孩,我理想中的家庭會長什麼樣子?鐵定是父母有臉有錢又放任我自由發展了!

我和我父母的關係……我想終究還是有一些一言難盡。他們是會在我29歲生日時打電話祝賀,然後要我之後的paper發表在大一點的期刊的那種人。但如果要言簡意賅的表達,那就用那個讓人非常羞恥尷尬又難堪的字眼──「愛」,來闡述吧!

至於影響我寫作至深的家族經歷,我想我第一問就已經回答過了 (笑) 。

我將我的第一個已出版著作──《The Hygroscopicity of Polymeric Aerosols》,謹獻給我的父母。若沒有他們,我的一切成就都不存在。

而我今後創作的每一部小說,我也都會默默的獻給我的父母。感謝這個電子化的世界,就算我將我的小說通通送給了他們,熱愛極簡生活的他們也沒辦法將沒有實體的東西丟進垃圾桶了 (笑) 。

Q10:毛尼那在「1對1 小說看稿服務」和杏仁瓦片結緣,後來還說希望杏仁可以變成團隊,服務更多作者。毛尼那當初為什麼想要找人評文呢?收到評文的意見之後,對後續創作有什麼影響嗎?

其實我覺得,學術圈的那套制度可以適度的引入小說創作圈裡。

一篇paper要發表,都要經過數位同領域的專家匿名檢視過(peer review)才能刊出。如果文章有一些小瑕疵,也會退回給作者讓他拿回去改改再正式發表。就算已經是超級資深的學者教授,在發表前也要經過這一流程。

我覺得寫小說也應該這樣,而且這樣學習進步最快。所以我才會在寫完後積極的找付費評文。

另外,我也知道純文字工作者的生活有多麼艱難與不易。作為創作領域的愛好者,我覺得在經濟上互相支持是一件好事,也是應該的。我希望文字接案工作者的選項除了一般文字委託還能再多一項──評文。如果整個風氣起來了,對環境只會有利無弊。

但這個理想還非常遙遠。我只能說,有心認真做評文的人現在還不多,做得好的更少,而這其中能稱得上專業者更是寥寥無幾。

要說這些評文對後續創作的影響,其實就是讓我在技術面上能更優化自己的作品。有同領域的人能一起討論總是好事。

一旦確立、認清自己創作的本質,其實評文能真正影響的也不算太多,大部分都是局部優化而已。

不過,評文對我的幫助還是挺大的。

這就像AI繪畫的運作原理。AI基本上是兩套系統,一套是創作,另外一套是檢視。創作系統產出的成品經由另一套系統檢視,如果合格就交付給客戶,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去給創作系統,重新創作,讓最終成品更好。

小說終究是要走入人心的東西。我雖為創作系統,卻也不能剛愎自用,需要和檢視系統合作才能走向大眾。

杏仁瓦片的小說看稿服務
延伸閱讀:1v1小說看稿服務

Q11:經歷3次的評文委託,毛尼那如何判斷他人的意見哪些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自己?

就算是學術文章投稿期刊,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很機車很垃圾的reviewer.

只能說,如果真的不是你的研究有問題,而是那個reviewer真的不知道在公三小,然後你沒辦法滿足那個機車reviewer,那這種時候,就投其它期刊吧!就算是《Nature》你也不需要跟他死嗑。《Nature》不收,還有《Science》啊!

我現在好像一副很豁達的模樣,其實第一次評文的時候就遇到了tone調很不合的收費評文。說來慚愧,我被那個評文者搞到晚上都睡不好覺的程度,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我心靈也超他媽爆幹脆弱的好嗎,根本泡泡心,不能戳的。我基本上花了好幾個月、跟好幾個朋友抱怨自己「付錢給人嘴」的經歷,才終於讓自己跟這件事情和解。不過我不安的主因,倒不是自己的小說被批評。主要是被評完之後我沒有得到任何一丁點的具體的修改方向,而沒有辦法前進這點讓我異常焦躁。

我不想變成瓜主。有些事情還是私底下聊吧!

就算評文者是什麼超級小說家,那也是「個人感覺」啊!一個人不喜歡,也只表示他不是我的知音而已。我又不見得是寫給他一個人看的,我幹嘛在乎單一個體的感覺?

不去解決問題的工程師不是好工程師。

我還是個研究學者。第二個評文加分項,是我覺得如果能有一些理論性的東西,或是我能從評文中學到之前不了解的新觀念,那會非常有價值。

講白了,我心目中最好的評文要長得像托福作文、GRE作文、或是學術討論文章。畢竟評文不是創作型文章,是理性分析型的文章,是議論文、教學文,如果沒有說服的理由與過程,沒有理論或客觀證據支持「這樣寫比你原本那樣寫更好」,那基本上意義不大。

不過,想遇到這麼「理中客」的BL小說評文者恐怕有點難吧!

我其實也還在找適合長期為我固定評文的人。目前任何有想要嘗試評文接案的人都可以來找我,只要價錢合理,你也有心想要長期經營這一塊,第一次我都願意付費委託,讓彼此互相成長。

Q12:對於剛剛認識毛尼那的新讀者,會推薦他看哪一本小說?這本小說的特色或精采看點是什麼?

這問題好有趣。「剛剛認識我」,而不是「認識我的作品」(笑)。

這就是傳說中的「人比作品紅」嗎?

可能現在這個網路世代就是這樣吧!都要先認識人才會去看作品。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只是我自己有點難以習慣。

算了,還是不要來認識我,真實的我只是一個很愛說教又很尷尬的討人厭學術圈阿姨而已。身為作家的一點小私心,還是只要認識我的作品內容就好,不用特別記住我的筆名,甚至是小說名稱。

我想既然這是一份基於《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入圍決選而誕生的訪談,那麼就推薦這部作品吧!

至於它的特色與看點,如果你看完簡介後沒有什麼興趣,那便代表你可能不是我的目標讀者,或是我的簡介寫得爛透了,還要回去再重新學學什麼是行銷。

不過,倘若你真的讀完了我的作品,我還是會非常的感謝你耐心讀完拙作。我知道,現在閱讀長文的人越來越少了,因此我也格外珍惜每一位難得的讀者。

在這個速食娛樂的時代如何生存,將是我們所有創作者與小說愛好者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Q13:接下來的創作計畫是?進行到哪個階段了呢?

十月中我終於正式入職了!

終於開始領薪水了!(敲鑼打鼓)

所以這一兩個月我可能會當一陣子熱血新人社畜,也暫時從小說創作中休息一下。

說是這樣說,我其實已經在思考明年要投稿哪些平台的徵文,也陸續把以前寫一半的小說開頭拿出來看,要是其中有讓我產生想要完稿慾望的,我就會把它寫完、投明年的小說徵文。

另外明年我想嘗試一次多投幾個平台。所以一些已經完稿、但沒有雀屏中選的作品,比如《愛的奧德賽》、《室友是系花就算了、興趣可以不要是那個嗎?》我打算再修一修之後拿去投稿其它平台。所以之後在popo平台上,這兩部會暫時被我鎖起來。

不過,popo上依然有一些我之前寫的同人文,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

圖片 2
《愛的奧德賽》

Q14:對於正熱衷於寫作或想要開始寫作的朋友,你有什麼心得或建議嗎?請跟寫作路上的夥伴們說說話吧!

其實整篇訪談裡我應該已經說了不少,再說下去,恐怕有人要嫌我聒噪了。

不過,我想最後的最後,我需要重申一點:雖然我一直在講一些很哲學、很「虛」、很心靈向的東西,但其實「務實的方法」和「具體而實際的作法」也同樣重要。

我通篇講了非常多「為了什麼而寫」,但我也要強調,「如何寫」這件事其實一直在自由的網路創作圈裡缺乏完整的論述與統整,可能更需要強調。

其實「How」比「Why」更常被忽視。「Why」是自我的課題,但「How」可以是共同的課題。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多多去討論「How」。

我真的只是一個小小小小咖,沒資格說什麼大話。所以在最後的最後,我把在我創作路上所遇見的好書、好課、好資源分享給跟我一樣的創作者們,希望這些實用的東西能幫助到你。

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連大綱是什麼都霧煞煞?

推薦你《小說家之路:啟發無數懷抱寫小說夢想的人,「雪花分形寫作法」的十個步驟帶你「寫完」一本好小說》

想要提升文筆?好文筆不只是華麗詞藻堆砌!

推薦你朱宥勳的HaHow網課《不必下蠱的人心攻略術 — 小說實戰技術》

失去自信、感到絕望、孤單寂寞到快窒息……遇到心靈上的坎了嗎?

推薦你《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

大師開講!想聽世界級的成功人士談寫作?

推薦你網課《MasterClass》!從丹‧布朗到尼爾‧蓋曼,真正的大師開始上課啦!(此為英文課程,且較為昂貴)

沒錢?想學小說技術但是窮學生連零用錢都沒有?

推薦你李洛克的網站《寫作教學:線上最完整的寫作資料庫》

想靠文字維生?了解屬於作家的務實面!

推薦你朱宥勳的《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

最後,感謝杏仁瓦片邀請我訪談,給我一個機會大講特講自己的寫作經。我自己平常不敢亂講的,總是很怕被別人當成孤單寂寞沒人陪的怪阿姨。還有,感謝耐著性子把這個可能有點自以為是的阿姨寫的長文讀到最後的你。閱讀長文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而如果我寫的東西能讓你有些新的想法、收穫了些什麼,或者只是很單純的覺得有趣,那我都會很開心的!

【毛尼那的作品】

小說作品:

1.《你與羞恥的青春歲月》

2.《室友是系花就算了、興趣可以不要是那個嗎?》

3.《愛的奧德賽》

哪裡可以看到&購買毛尼那的小說?

1.毛尼那的POPO原創專欄

2.毛尼那的角角者專欄

追蹤毛尼那:

Facebook

我要留言

Scroll to Top